首页 > 新闻动态 > 新闻详情

矽极软件:国产EDA弯道超车
  • 信息来源: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
  • 发布日期:2023-01-10 09:54:47

基于在EDA领域有着多年的积累,同时为了打破国产EDA创新的坚冰,蔡振带着团队回到了中国,而矽极软件便应运而生。

“创新创业是一个高追求的境界。”回顾在芯片设计创新道路上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,矽极软件技术(上海)有限公司(下文简称“矽极软件”)创始人蔡振如此感慨道,“由于失败的几率远远大于成功的几率,所以这个过程较为痛苦。但这是我的人生追求,这个信念让我坚信,创新创业道路一切的苦都是值得的。”

在芯片行业中,最重要的软件之一就是被誉为芯片产业皇冠上明珠的EDA(电子设计自动化)工具。在EDA这一“卡脖子”的领域,他没有将精力放在所谓的“国产替代”上,而是希望以创新做国际巨头做不到的事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聆听蔡振与国产EDA发展的创新故事。

 

拿什么拯救“缺芯困境”

2018年,由于西方的制裁,中国企业陷入“缺芯困境”。这其中,国产EDA技术创新缺失也是产业中的主要难题之一。

何为EDA?

EDA涵盖了电子设计、仿真、验证、制造全过程的所有技术。被誉为“芯片之母”,是电子设计的基石产业。拥有百亿美金的EDA市场构筑了整个电子产业的根基,可以说“谁掌握了EDA,谁就有了芯片领域的主导权。

EDA行业处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,贯穿制造、设计、封测等环节。根据ESD Alliance统计,2021年全球EDA市场规模为132.75亿美元,同比增长15.77%。受益于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,中国EDA市场规模实现较快增长。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,2025年中国EDA市场规模将达到184.9亿元,2020-2025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4.71%。

中国EDA企业成立都比较晚,眼下,在EDA领域,新思科技(Synopsys)、楷登电子(Cadence)和Mentor(后被德国西门子收购)等三大国际巨头都是西方的公司。三大国际巨头占据国内市场较大的份额,在国内EDA市场呈主导地位。

作为中国本土培养的第一代EDA学子,在蔡振的眼里,EDA工具是高技术门槛的行业,而当前中国要瞄准国外先进水平,目标直接赶超国外高水平企业。其中,培养集成电路人才、吸引人才回国,是行业的“燃眉之急”。

蔡振曾任Cadence东南亚地区技术负责人、Aztech芯片部门CAD和物理设计部主任等职。“在国外,我发现自己以前研究学术的EDA技术与国外的技术差距竟然那么大。所以开始拼命地学习国外的EDA技术。在Cadence工作的过程中,积累了技术和经验。”

蔡振在新加坡进行了第一次EDA创业,之后转向了物联网芯片的设计和应用。物理编译软件技术是当前中国芯片行业的主要“卡脖子”核心技术之一。随着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企业开始制裁,以华为为首的中国企业开始进入缺芯困境。蔡振也意识到产业中的一些痛点问题。

“一方面,超大规模电路设计周期长,需要EDA工具加速;另一方面,当下国外EDA公司主导了设计思路,而要进行创新的话,用户会不习惯,并且没有安全感。想要让用户接受新产品,就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利益价值在面前,这样他们才愿意去尝试。”蔡振说。

基于在EDA领域有着多年的积累,同时为了打破国产EDA创新的坚冰,蔡振带着团队回到了中国,而矽极软件便应运而生。当前,矽极软件已经在物理编译技术领域开发出了多项核心专利,并以HPC和AI为两翼,从事芯片设计自动化EDA核心软件技术的研发和销售。主要产品为芯片物理编译Physical Compilation软件的自主研发和工业化。当前,矽极软件正致力于将国际领先的新一代物理编译EDA软件系统应用于中国的芯片行业。

 

跨出“顶层设计”的脚步

物理编译技术决定了芯片设计的时间周期、流片情况,以及设计出来的芯片PPA(芯片的性能、功耗、尺寸)。这也是EDA工具的主要技术门槛之一,是当前中国芯片行业的主要“卡脖子”核心技术之一。从市场定位来说,矽极软件十分重视技术的创新,希望成为“物理编译领域以创新见长的解决方案供应商”。

矽极软件团队长期调研后发现,在EDA领域的顶层设计领域,存在一个空缺的市场机会。因此蔡振选择这一市场进行切入,再带动其他软件或者解决方案的布局。

由矽极软件所研发的“混合设计”专利技术,是当前全球芯片设计企业和EDA公司所必用的一项核心技术,也是矽极软件全新“顶层设计”物理编译技术的基础。

一方面,矽极软件从智能宏观布局开始,解决芯片设计周期过长的瓶颈;另一方面,在顶层设计创新技术,减少设计迭代独具优势,通过物理编译,精准且快速布局布图,矽极软件为提升芯片版图设计及效率的跨出了关键的一步。

对于技术积累和未来同质化的市场竞争,蔡振谈道:“我们注意到,国内这几年也是逐步有出现同类的设计软件,从前一段时间创业到现在,我们在已经这个领域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,同时,我们这个平台得到过很多国际大厂的国际验证,又得到国内一些头部企业的验证。从技术上,我们知道我们的客户需要什么,并且可以迅速地完成产品研发。这些便是矽极软件的核心竞争力。”

眼下,矽极软件已经为多个国内半导体龙头企业提供服务,并得到良好的反馈,包含:为上海亿级通信半导体企业提供客户159万标准单元的快速优化floorplan升级方法,并于2022年7月实现客户快速从模块级布图到芯片级布图的效率和设计方法转化;为杭州半导体头部企业提供客户315万标准单元532 IP模块的快速优化floorplan升级方法;FAE帮助客户整体设计文档与流程,嵌入层次化布图方法,提供了设计流程的跃进式迭代方案。

未来,矽极软件将继续以顶层设计为入口,发展后端物理编译解决方案。“我认为,国内的 EDA 市场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市场。我们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,不依赖任何其他企业的资源。未来,我们将优先突破深纳米大规模布图的芯片性能,在PPA等多个性能指标与效率上取得关键性突破,一方面为上市做好准备,一方面助力推动国内EDA产业创新热潮。”蔡振说。

服务云咨询热线: 021-64225003
一网通办咨询热线:
12345
机构职能